您的位置: 首页 >青年动态>团青要闻>详细内容

清明祭英烈,传承中华魂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06 22:51:43 浏览次数: 【字体:

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时。在祭奠先人,寄托哀思之时,有些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就是为民族独立解放、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先烈。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数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用多种方式缅怀英雄先烈,讴歌民族英雄,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对历史的敬畏。清明之际,南昌航空大学共青团委为您讲述那些动人的红色故事。

故事一:龚全珍跟随丈夫——开国将军甘祖昌回到农村艰苦奋斗

1957年8月,在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不到两年,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带着妻子龚全珍,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原因很简单:为了带领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妻子龚全珍也全力配合丈夫,到当地学校当老师,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夫妻俩当年参加修造的江山水库,家乡老表习惯叫它“将军水库”,至今还浇灌着近万亩农田。

1986年3月,这位1927年入党、1928年参加红军的老将军因病逝世,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是一只铁盒子,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那是1955年他荣获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如今年逾九旬、党龄六十年的将军夫人——“老阿姨”龚全珍,依然无怨无悔地在江西莲花山乡执教,用共产党员的本色成就感动中国的传奇。

故事二:毛岸英在苏联卫国战争任指导员 驾坦克直捣柏林

苏联卫国战争打响的时候,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正在莫斯科伊万诺沃苏雅士官学校学习。他一直想走出学校,到战场上去战斗。为此,他申请过很多次,但都没有得到批准。毛岸英对此一直不甘心,他提笔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表达了强烈的参军愿望,并在信的末尾署上了他自己的俄文名字“谢辽沙”,同时注明“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信投了出去很久却没有回音。这时,苏军政治部副主任曼努伊尔斯基来到了国际儿童院看望孩子们,在场的毛岸英向曼努伊尔斯基提出了参军的要求。后者思考了一下,回绝了毛岸英,他告诉毛岸英,只有拥有苏联国籍的人才能上战场,你是中国人,不能让你去冒险。但毛岸英不放弃,一再地请求曼努伊尔斯基,最终后者答应帮他上战场杀敌。不久,毛岸英就在苏军一支坦克部队里面担任了指导员,隶属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他跟随着部队,转战南北,最后随大部队进攻柏林,见证了苏军攻克柏林的伟大时刻。

故事三:夏明翰挥笔写下“砍头不要紧”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句誓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1928年3月在就义前写下。1928年初,夏明翰告别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来到武汉。以野蛮著称的桂系军阀正在大肆搜捕革命者,许多被捕者根本不经审判便被处决。如党面对市面上一片萧条和恐怖,夏明翰全无惧色,仍奔走在各个秘密机关,部署“停止年关暴动”的计划。开始他住在湖南商号,发现武汉卫戍司令部已盯上那里,便迁到东方旅社,与徐特立、谢觉哉、熊谨玎等研究下一步工作。没过几天,谢觉哉突然通知说交通员宋若林已靠不住,夏明翰便回到东方旅社收拾东西。他正准备转移时,叛徒宋若林带着警探闯进了房间。

夏明翰被捕后,连续受到刑讯,他在拷打中只是怒斥审判官。回到牢房,他知生命将要结束,忍着伤痛用半截铅笔给母亲、妻子、大姐分别写了三封信。在给妻子郑家钧的信上,他还留下了一个带血迹的吻印。被捕两天后即1928年3月20日的清晨,夏明翰被带到汉口余记里刑场。执行官问他有无遗言,他大喝道:“有,给我纸笔来!”接着,他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的就义诗。这一正气凛然的词句,当时就被人称做热血谱写的革命战歌,激励了无数后人为之奋斗。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中,不能没有红色传承。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载的政治责任、政治使命和政治担当,我们要牢固树立爱国之心,传承伟大精神,让不朽的丰碑永留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