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红心向党兴乡村 华章启航睦埠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着眼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睦”然回首·共“语”兴国暑期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赴兴国县睦埠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七彩支教 启智润心
以智慧之光映心灵,关爱之晖润心田,实践队员在睦埠村童心港湾开展了以防溺水、防汛、航空科普、外语启蒙为主题的系列支教活动。
支教课堂深度融合了队员实地走访调研情况,乡村留守儿童真正渴求、日常教育滞后所缺失的素质教育,易被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的文体活动与非遗手工体验。队员们走进基层,走近乡村留守儿童群体,并精心备制了生动有趣的PPT以及互动游戏,旨在达成科普、益智、实操、启蒙的四维乡村支教育人实效。
课堂内容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引导学生们了解自己、关爱亲友、感恩家庭、心系祖国,将“扶志”与“扶智”紧密结合,将逐梦九天、青力报国的家国情怀种下心田。
实地研学 牢筑信仰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实践队参观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兴国县将军园,学习领悟将军们的伟大革命精神,探寻以“调查研究,求真务实;联系群众,一心为民;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模范带头,争创一流”为主要内涵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怀揣着崇高敬意,实践队员们走进刘启耀纪念馆,认真聆听“腰缠万贯讨米人”的故事,感受信仰力量;步入墨庄私塾,体悟尚学文风;探访早题码头,领略历史深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为践行这一理念,实践队前往蔬菜大棚示范基地,深入田间地头,于亲身体验中感悟“劳动创造快乐”的真谛,通过亲身体验学习掌握劳动技能。
此次助农惠民活动不仅使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农耕文化之博大精深和农民之辛勤付出,更促使青年人才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不负韶华 、反哺社会。
深入访谈 建言献策
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献策助力,实践队员们走访了村中多名基层干部及村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现代乡村治理、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规划建设、乡村公共志愿服务、乡村新文旅等多个议题展开调研。
调研从当地人才流失与驻村人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与乡村教育、特色农产品发展与共享菜园发展、乡村“红、古、绿”资源与新文旅农旅发展四方面展开,通过走访与村民交谈、实地调研、与村干部座谈等方式,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给出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助力睦埠乡村振兴。
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唯有把稳思想之舵,增强履职能力,用心用力在基层一线积极作为、才能勇挑重担,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访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村干部、党员们时刻展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无不展现出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
走村入户后队员们就睦埠村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将该村文旅现存问题、乡村规划与其红色精神、绿色资源、古朴文化以及自身专业特色相结合,为睦埠村下一阶段发展建言献策。2024年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至此圆满落幕。实践队员们深入兴国县睦埠村,在这方寸之间,她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持续增进基层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青春献礼•砥砺奋进
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青年一代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担当,国家的未来在青年,民族的希望在青年。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将充分发挥“三下乡”活动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以青年之力、青年智慧、专业特色办好做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坚持守正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久久为功之姿,持续推动“三下乡”工作提质增效,用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青春之光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