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青年动态>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赴景德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26 16:00:55 浏览次数: 【字体:

4099b7cb7d2493d935cbf7a293c9db0f_.jpgc42bedee5f357fef712711481146675d_.jpg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7月5日-12日,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瓷韵乡行"乡村振兴实践团赴景德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探索瓷都魅力,感受陶瓷文化

实践队员来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依次参观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品,进一步了解了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和制作工艺,领略了陶瓷从新石器时期的起源到唐宋的鼎盛;从民革时期的困厄衰落到建国时期进入全新阶段。在参观过程中,“瓷绘上的红色符号”主题展馆吸引了队员们驻足。瓷瓶、瓷板、红船,每一个作品都饱含着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对历史与生活的真挚感悟。实践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通过陶瓷艺术这一载体宣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用陶瓷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在欣赏陶瓷艺术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下午前往景德镇珠山区经开区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在湖田瓷社文化国际传播交流中心,负责人章晨细致讲述每件瓷器展品背后的创作故事,以及如何用现代审美去解读传统中国的陶瓷文化和纹饰艺术,一同探索古代陶瓷纹饰设计之美、工艺之美、内涵之美,感受中华陶瓷纹饰设计的智慧和工艺精神。队员沉浸式地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并看到了其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生机,以及弘扬陶瓷文化对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作用。

沿总书记足迹,绘文化传承新画卷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要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实践队员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先后参观了南麓遗址、御窑博物馆、非遗里弄、建国瓷厂以及非遗窑作群,一同解读景德镇千年窑火越燃越旺的“密码”。

跟随讲解员,实践队员们聆听着千年窑火背后的故事,重温着景德镇的红色记忆,在历史长河中感悟陶瓷文化和红色基因的碰撞,在“看”与“听”中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感受传统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在陶瓷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在徐家窑内,实践队员们观看陶瓷手艺人制瓷、画瓷,并与手艺人亲切交流,切身感受到每一件瓷器都是匠人们精湛技艺和匠心的沉淀,不仅仅是物质的创造,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

此外,实践队队员还与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友面对面交流,并参观江西直升机科技馆,深入了解江西直升机产业和陶瓷产业的发展,以行走的思政课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探寻红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瑶里古镇,实践队员们先后走访了陈毅旧居、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馆、程家祠堂等地。一件件承载记忆的文物、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段段翔实的图文故事,生动诉说着那段革命先驱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自由而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队员们在瑶里改编纪念碑前重温入团誓词并默哀三鞠躬,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我们重温红色圣地革命历史,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也体会到了现在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秉承革命先辈的遗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践队成员章里奥说道。

之后,实践队深入调研了瑶里古镇的瓷业、茶业和旅游业,了解到当地政府借助“红色、古色、绿色”等旅游资源优势,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强村富民之路。队员们还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游客和当地居民对瑶里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以及如何利用好红色文旅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启航梦想共绘蓝天,航空精神薪火相传

实践队来到徐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启航梦想共绘蓝天,航空精神薪火相传”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以“强-5”之父陆孝彭院士的故事为引,开展了航空知识启蒙、航模拼接大赛等系列活动,并组织小朋友一同观看了红色电影、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现场氛围热烈。“小老师们”以“课堂+实践”为桥梁,不仅丰富了乡村儿童的假期生活,而且点燃了小朋友们对航空文化的探索热情。

通过此次活动,实践队队员们不仅感受到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更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要论述和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实践中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以昂扬的斗志和青春的汗水,在赣鄱大地上用青年视角观察记录,用青年行动践行担当,用青年所为弘扬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建青春之功!